[新聞] 澳外交部機密文件:中國崛起恐動搖澳在印太地位

澳洲外交部一份機密內部簡報文件顯示,澳洲面臨「自二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全球環境改變」,印太地區的繁榮穩定因「反自由主義」和「民主倒退」而受威脅。文件亦顯示,外交部日益擔心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,澳洲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地位動搖。

該份長125頁、被稱作「藍皮書」的簡報由外交部撰寫,並於莫理遜(Scott Morrison)政府勝出5月大選後提交給外長佩恩(Marise Payne)及貿易部長伯明翰(Simon Birmingham )參閱。

《雪梨晨鋒報》(SMH)及《時代報》(The Age)按《資訊自由法》獲得該文件,雖然八成內容被刪減,但仍揭露了外交部建議政府專注的工作範疇,包括:數碼安全及攻擊這「日益顯著的外交政策問題」、倡導多邊人權成為外交政策的「基礎」、太平洋氣候變化的威脅、促進開放市場。

莫理遜政府被太平洋島國批評對抗氣候變化的力度不足,包括所羅門群島及基里巴斯在內的數個國家,已轉移跟承諾透過其「一帶一路」全球貿易倡議投資數十億元基建的中國建交。

簡報稱:「印太在自然災害下極其脆弱——15個最高危的國家中10個位於該區,或會增加氣候變化的影響。發生自然災害後提供高質素人道援助,能清晰顯示我們對太平洋夥伴的忠誠及連繫。」

針對佩恩的簡報部分寫道:「民粹主義、國家主義及獨裁主義」會繼續對國際制度施壓,「我們需要努力回應挑戰,提高全球合作及限制脅迫勢力。」

簡報亦警告,在亞洲,經濟增長的好處沒有公平地分配,「反自由主義擴散,包括剝奪人權事件增加、民主倒退、文明社會空間收窄,會打擊區內的繁榮穩定」,但報告沒有指名特定國家。

前外交部長唐納(Alexander Downer)本週二促請澳洲處理對華關係時「更自信」,澳洲不應被外國「欺凌」。他亦談及中國大大依賴澳洲的原材料。 「中國需謹記,這是互惠互利的關係。我們需要更有自信。我們不會向任何人叩頭,任何人都不會,中國不會。」

至於有關伯明翰的簡報促請莫理遜政府捍衛基於規則的貿易秩序。報告指出,澳洲出口、採礦及服務業五分之一職位與貿易直接相關。過去30年,澳洲家庭的實際收入因自由貿易增加逾8,000元,突顯中美貿易戰惡化所帶來的風險,「我們的經濟繁榮建基於開放的貿易投資,確保我們保持國際競爭力。